最新消息

最新消息

親子文章

寶貝常說「我不會、我不知道、這太難了」?

2招小撇步提高挫折忍受度!

 

當孩子面對問題時把「我不會」、「太難了」當成口頭禪,您會如何應對呢?職能治療師分享家長可以用幾種方式、引導語氣,來培養孩子的挫折耐受力。

 

您的孩子是否每次在接觸新任務或曾經接觸具有挑戰性的活動,甚至是面對經常要寫的學校作業,第一時間總是把「我不會、我不知道、這太難了」掛在嘴邊呢? 

養成「反覆嘗試」的習慣,困難與挑戰就不是阻礙

當孩子說「我做不到」、「我不會做」大人第一時間的回應通常是「怎麼可能,你明明就會啊!」、「上次是你自己完成的,這次也可以啊!」、「不要每次都說你不會,試都沒有試怎麼知道!」或「這又不難,你這樣以後長大怎麼辦啊!」無論您是想用「鼓勵」的方式或評論的語氣來「激勵」孩子,每當他遇到困難或有挑戰的任務,嘴巴還是會習慣的講出否定自己的話,家長該如何去引導與突破呢? 

分享兩招重要小撇步 

  • 撇步1:引導孩子講出更貼近他「實際想法」的話 
  • 撇步2:每次任務完成後,帶孩子做「自我對話」,為自己的行為表現「做總結」 

進入小撇步前,需要家長先做兩項功課: 

1. 學會看穿孩子講這些話背後的真實想法 

如何「看穿」孩子背後真正的原因與需求?練習看穿孩子講這些話背後真正的原因與需求,才能協助他「解讀心裡」實際的想法,如何分辨孩子是在擔心?害怕?逃避?還是單純不喜歡、不想做才這樣說呢?

可以從他們做「感興趣、能勝任、做起來得心應手的任務」和做「有挑戰性、不熟悉、覺得挫折的任務」相互比較,觀察他們參與的意願和動機,若態度出現明顯的反差,孩子確實是「選擇性的」在參與活動,但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,因為從學齡前到小學中年級階段正是培養「正向學習態度」的好時機,養成孩子「嘗試解決問題的習慣」,未來面臨挑戰時才會有更強韌的挫折耐受力。 

我們可以說:「孩子並不是害怕挫折,只是不喜歡挫折帶來的不舒服感受,一但有了成功經驗,相信他比誰都願意要表現給我們看喔!」 

2. 帶孩子重新定義「成功」 

「成功經驗」如何創造?讓孩子知道「成功」不是馬上、一下子、很快的事,成功就像疊積木一樣,一層一層「嘗試累積」出來的,所以如果孩子只嘗試1-2次就說這太難了!我不會!建議在參與活動前先告知像是「這活動通常要試個8-10次左右,才會成功唷!」

讓孩子心裡有個底,才不會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發現「不如自己想像中的有趣」而想要放棄,或者可以說「你再嘗試3次,爸爸就一起幫忙想辦法!」,要留意我們給的引導句是「一起想辦法」並不是保證「一定會幫他找到答案」,有時候適度在孩子面前表現「我不知道可不可以,但我願意做看看」的態度,會比孩子總是認為「大人一定都要會、都得幫我」還來的更有意義,因為方法是想一想、試一試才會「蹦」出來的喔! 

有了上述的基礎,要實踐小撇步的內容就一點也不難囉! 

撇步一:引導孩子講出更貼近他「實際想法」的話 

引導孩子講出更貼近他「實際想法」的話,就是當他的翻譯機,當他表示「這太難了、我不知道」我們可以說:喔~不是這樣的!你其實是想要告訴我「這我沒有做過,我擔心我會做不好」、「這看起來好多,我覺得我做不完」或「我現在不想做這個,想先做別的,我們可以討論一下順序嗎!」無論是哪一種回應方式,目的是要帶孩子更明確的表達「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」,總比經常把否定自我的話掛在嘴邊來的好。記得大人講完後務必請孩子「跟著覆述一遍」,才能將否定的慣用語「替代」成「貼近自己內心想法」的話。 

撇步二:任務完成後引導孩子做「自我對話」,為自己的行為表現「做總結」 

幫自己當次的行爲表現「做總結」,就是要孩子「自己稱讚自己、增加下一次嘗試的信心」,記得稱讚的角度不只是從結果看,還要加入「學習的過程」,可以引導孩子說「我剛剛有耐心嘗試,雖然後面是爸爸幫忙我的,但我有耐心的做到最後喔!」這是一句不著墨在結果但強調「學習態度」的總結句,大人講完後一樣請孩子「跟著說一遍」,家長要跳脫對讚美句的既定印象,因為不是只有成功、做到才值得鼓勵,否則孩子會誤以為「我要成功,才叫表現好」,那如果沒做到呢?即使沒成功,也有很值得稱讚的地方,很多時候「態度、堅持度與耐心」才是大人希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的核心價值。 

「挫折忍受度」的精隨不是「忍受」而是「嘗試」 

「哎呀!我家寶貝就是挫折忍受度太低,才會這麼不敢嘗試」挫折忍受度這詞,近這幾年常聽到家長提起,但家長容易誤會挫折忍受度的真正意涵,它指的「不是遇到挫折當下,孩子要多能忍、多能撐」,非字面上所指的「忍耐」功力,無論是「挫折忍受度」或「挫折耐受度」講的其實是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,因此不需要聚焦在「挫折」這兩個字眼上,而是把重點放在「問題本身」。 

當一個孩子願意接受挑戰,除了與先天氣質有關,「成長經驗」才是影響的關鍵!大人給予的引導和回饋,會決定孩子未來遇到挫折時「用什麼態度來面對與處理」,這是長期互動下來培養出的「學習狀態」所以家長要記得,我們不是在訓練孩子「忍耐的能力」而是遇到問題「願意多嘗試、知道如何找出方法與資源,幫助自己克服眼前的困難」。  

下次當孩子在您面前說「我不知道、這太難了、我不會」,記得「看穿他→幫他翻譯內心真實的想法→用自我對話提升做事信心」相信您家的寶貝會越挫越「勇敢」,因為當「心」強壯了,嘗試就不是問題了!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章轉載自親子天下


  • 地址:新竹縣竹北市莊敬三路130號
  • 電話:03-6582345 傳真:03-5501535